院况简介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科学院成立。
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建院以来,中国科学院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更多简介 +
院领导集体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建于北京,1970年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中科大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与人文学科的研究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始建于1978年,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实行“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共有、共治、共享、共赢,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简称“上科大”),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2013年经教育部正式批准。上科大秉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方针,实现科技与教育、科教与产业、科教与创业的融合,是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工作动态/ 更多
招生信息/ 更多
学部组织
工作动态/ 更多
院士大会
院士信息
全体院士名单
外籍院士名单
院士学部分布图
年龄分布图
科普场馆/ 更多
工作动态/ 更多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首页 > 成果转化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
语音播报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中和抗体是靶向病原体并阻断病原体入侵细胞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针对新冠病毒开发的创新型特效药物。在新冠病毒全人源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方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利用人源抗体筛选平台从新冠康复患者体内筛选出若干株中和抗体;经过细胞和动物水平评价,确定多株高活性中和抗体;利用结构生物学技术,解析了抗体与SARS-CoV-2 RBD结合表位,阐明抗体中和机制,相关研究成果申请4项专利,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
通过专利授权,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其中一个高活性中和抗体CB6产业化研究,构建生产细胞株,建立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体系并完成了抗体毒理药理研究。2020年6月5日,高活性中和抗体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6月8日,获得美国FDA批准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这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体药物,也是全球首个已经完成了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后,在健康人群中开展的新型肺炎治疗性抗体临床试验,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药物进入人体临床评价阶段。
相关链接: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发的新冠肺炎治疗性抗体进入临床试验
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网站标识码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电话: 86 10 68597114(总机) 86 10 68597289(值班室)
编辑部邮箱:casweb@cashq.ac.cn